
《月夜》七绝
上片:边塞秋夜的情景描绘 1.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描绘了边塞秋夜人们的战斗声被道路阻隔的情况,“戍鼓”表现出战乱的激烈,“边秋一雁声”描绘出孤雁在秋夜中的鸣叫,营造出凄凉的氛围。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通过“露从今夜白”引出对中秋明月的思考,同时点明这是作者内心的想法,“月是故乡明”既不像现实中的明月那样明亮,也不像边塞秋夜那样悲凉。
下片:兄弟分离与战争的氛围 1.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表达了兄弟们在战争中四处流散,家园被分割的状态,“有弟皆分散”体现了兄弟分离,“无家问死生”暗示兄弟之间也互相无法得到生死解答。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对上联的呼应,“寄书长不达”对应“有弟皆分散”,表示战争持续不断,“情深难尽”表达了对兄弟情深的思念,“未期战”则进一步展现了战争无息的氛围。
作者简介: 杜甫(1037-1101),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汉族,河南府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他的作品《七绝》等在后世广为流传,影响深远。其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赏析: 这首《月夜》七绝写出了边塞秋夜的情景和兄弟分离、战争无息的主题。作者通过描绘边塞秋夜的孤雁鸣叫和战乱激烈的战鼓声,营造出凄凉的氛围。下联通过对兄弟分离和战争未休的感叹,表达了对友情深沉而情深难尽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杜甫怀远之情和个人情感的流露,符合七绝的格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