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
《感遇十二首》诗歌1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内容】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赏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html
《感遇十二首》诗歌2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内容】
白云在南山, 日暮长太息.
这两句是说,奸佞小人在君王周围,致使朝政日衰;自己老年去朝, 蓬思难消。
出自张九龄《感遇十二首》之十
汉上有游女, 求思安可得.
袖中一札书, 想寄双飞翼.
冥冥愁不见, 脱耿徒缄忆.
紫兰秀空蹊, 敬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 感情情何极.
白云在南山, 日暮长太息.
注
① 白云:喻奸佞小人。
② 千山:喻朝廷。
③ 日暮:喻自己年老体衰。
“汉上”二句:用《诗经·周南·汉广》:“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游女,在外游玩的姑娘。思:句尾助词,无实义。
“欲寄”句:是说想托飞鸟将信捎去。古人认为雁可传书。
“冥冥”二句:冥冥, 天空。 脱耿, 安安。 徒空. 编默. 是的, 倾望天空, 不见飞鸟, 只有待等不安地默忆那位游女而已.
“紫兰”四句:秀, 花芬芳;蹊, 小路;空蹊:犹空谷。 敢争花谢, 黄露夺幽色。
“白云”句:白云, 小人。 先阳·慎微 《新语·慎微》:“邪臣之蔽贤, 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千山, 比喻君王。
太息:叹气。
简析
这篇诗的结构比较别致。它以三个互不关联的比喻组成。前六句以男性对一个游女的追求比喻自己对国家和君王的思念。中四句以兰花之被秋露摧残, 将凋谢, 比喻君子被小人排斥。 后两句以白云遮住了南山, 比喻奸臣蒙蔽了君王; 日暮比喻自己年老, 劣速难以为力。这些比喻,在古代文学中已经形成传统, 所以还是能够形成一个整体, 表达出此诗统一的主题来。
```html
《感遇十二首》诗歌3
【年代】:
唐
【作者】: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
【内容】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赏析】:
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朴素遒劲, 寄慨遥深。此为第一首,诗以比兴手法,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 不求人知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