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改写后的内容: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准备惠王的故事。苏代与燕国惠王对话时,提出以“敝大众”(经济上受困)为由,与赵国展开矛盾对峙。双方虽是长时间的战争,却最终通过外交策略达成和解。在矛盾中,两人互相博弈,却在和平中迎来有利的结果。
【注释】①以敝大众:指经济上受困(经济上的困境)。 ②渔子得而并擒之:指双方虽为争利害,但最终以和平方式化解了冲突。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 ) (2)以敝大众(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子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参考答案:
1、(1)将要 (2)使……劳苦(贫困)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伤。
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两国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
(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准备惠王的故事。苏代与燕国的惠王对话时,提出以“敝大众”(经济上受困)为由,与赵国展开长时期的战争。双方虽长期互相攻战,却最终通过外交策略达成和解。在矛盾中,两人互相博弈,却在和平中迎来有利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