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掣云端范文

《臧僖伯谏观鱼》古文赏析阅读答案_臧僖伯谏观鱼讲解

笙念 7 秒前 ( 2025-08-15 09:50:48 ) 2650 抢沙发

《臧僖伯谏观鱼》古文赏析阅读答案

臧僖伯①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②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③、夏苗、秋猴④、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一)

【注释】①臧僖伯:人名,是鲁隐公的谋臣。②棠:古时的地名。③春蒐:古代指春天打猎。④秋猴:古代指秋天打猎。⑤俎(zǔ):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祭品或食品的器具。

【文学常识】《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译文】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臧僖伯劝阻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戏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那么,君不举焉。君主,是要把百姓纳入‘轨’、‘物’的人。所以他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合法仪,选用无关宗庙的材料,叫做乱政。乱政的事屡次反复做,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田猎,都在农闲时进行,并用来讲习军事。每三年,就要军事演习,进入国都就要整顿队伍,回到宗庙要告祖先饮酒庆贺,清点军器和战利品。昭彰军列文采,分明军营贵贱,辨清战斗等级,排列少长顺序,演军队威仪。鸟兽的肉,不装进祭器里,兽的皮革、牙齿、骨角毛羽,不能用来制作祭器,那么君主不射猎,古代法规是这样的。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取来做日用品,那是仆役们的事情,官吏掌管的事,不是君主所应当涉及的。

补充:(隐公说:“我将要视察边境。”于是他就前往棠地。让人陈设捕鱼的器具在那观赏。僖伯说自身有病不跟随去。《春秋》上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鱼具。”说他不合礼法,并说是在远离国都的地方啊。

【阅读训练】

1、解释:(1)如 (2)谏 (3)纳 (4)度 (5)章 (6)所以 (7)射

2、翻译:(1)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2)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

3、臧僖伯谏观鱼是为了劝鲁隐公什么?

【参考答案】

1、(1)春去(2)告 (3)入(4)留(5)章(6)所以(7)射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有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gent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⑤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gent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gent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gent言:“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gent及洛,遂称之于羊-gallery、顾荣诸人,大获其名。

(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酷贫:非常的贫困。②范逵(kuí):人名。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剉(cu):同“挫”,割。

【文学常识】话说“陶侃”: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读到许多条记载陶侃的资料,如“陶母教子”、“陶公见闻地理”等。他的文章风格严肃,语言精炼,具有较高的学术性。

【翻译与训练】

1、解释:(1)名 (2)语 (3)但 (4)悉 (5)去 (6)已 (7)许 (8)还

2、翻译:(1)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gent马仆甚多。(2)gent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7 秒前 ( 2025-08-15 09:50:48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掣云端范文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