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掣云端范文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题西林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笙念 4 秒前 ( 2025-09-03 13:33:31 ) 2164 抢沙发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范本

```课题:题西林壁
```时间:2025年x月x日星期x,第x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题西林壁》,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哲理思想,并掌握诗歌的欣赏方法。

```重点:体会诗人对庐山观察地点、角度的理解,掌握诗歌中的哲理思想。

```难点:理解诗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意义,掌握诗歌欣赏方法。

```教学准备:1. 每位学生收集与庐山相关的资料;2. 制作相关图片和文字 aids。

```教学流程:1. 导入;2. 读诗并分析内容;3. 思考题解答;4. 演讲比赛;5. 现场欣赏。

```一、导入

教师介绍:苏轼在元丰七年写下了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庐山了吗?有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回答。

```二、读诗并思考

教师讲解:这首诗描述了庐山的不同观察角度和结果。后两句诗之所以能引起读者共鸣,是因为作者巧妙地将哲学思想融入其中。

```三、拓展思考

问题:“你如何看待一个旁观者与一个观察者对待事物的态度差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明确指出只有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才能避免片面现象的干扰。

```四、诗歌欣赏

教师让学生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鼓励他们发表观点。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欣赏的要点,如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五、课堂总结

教师提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它蕴含了哪些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首诗既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份哲理的思想。只有通过全面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知.

```六、作业

1. 编写一篇以自己视角讲述《题西林壁》的文章。

2. 收集一些富有哲理的小诗,背一背并思考其蕴含的道理。

3. 完成《手抄报》的制作,以“我眼中的苏轼”为题,内容包括自己的作品和感受。

```七、课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教学内容,总结收获,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八、拓展延伸

教师让学生查找更多与庐山相关的哲理思想作品,如李白的《望庐山五老峰》,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九、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以诗的形式创作了一则手抄报,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给予肯定与鼓励.

```十、作业反馈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作品进行了点评并提供了改进建议。

```十一、课后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设计的开展,学生不仅掌握了《题西林壁》的欣赏技巧,还深刻理解了哲理思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4 秒前 ( 2025-09-03 13:33:31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掣云端范文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