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选柳宗元文言文附答案
阅读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15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 monitored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洲,而列是夷狄⑤,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洲,而列是夷狄⑤,更⑥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注】① monitored梁俪:lbom, 象牙状。②梁俪(lbom)指的是竹子的“象”字。③箭竹(yóu qiú)。④数:yú,密、与“疏”相对。⑤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⑥更(kuì),经过。⑦售其伎:施展技能。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___
②凄神寒骨____
③良久乃已____
④益奇而坚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②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小题3:【甲】文第一段写了潭水怎样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试结合语段简要分析。(3分)
文中的第一段主要描绘了潭水的清澈和鱼儿的活动。它通过“以清”、“有百许头”等词汇展现了池水中鱼群繁盛、阳光下阴影布满的景象,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手法来表现潭水的清丽与鱼儿的悠闲。
小题4:【甲】【乙】两文均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比较这两篇文章,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试作分析。(4分)
两篇文章都表达了柳宗元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甲篇主要通过描绘被贬之地的景色和作者的活动来展现生活的艰辛与孤独;乙篇则更注重引用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虽然情感基调相似(都是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与悲凉),但两篇文章的角度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甲篇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经历与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而乙篇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以及民族精神的升华。
小题1:试题分析:“可、已、益”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固定的。只要识记即可。“凄”要注意解释成使动用法,即“使……凄凉”。考生需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词语意思,以避免错误判断。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是否落实。第一句中的“清”应译为“凄清”,“居”译为“凄凉”,“乃”译为“却已”。第二句中的“偃仰”应译为“类智者所施设也”。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篇课内文言文,作者通过对被贬之地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世事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其通过形象生动的手法描绘了潭水清澈、鱼群繁盛的情景,并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小题4:试题分析:甲篇主要表现了柳宗元在永州贬谪后的生活感受和孤独,用具体的景色描写手法,展现了个人的精神世界。乙篇则通过引用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表达了对中国民族精神和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突出了民族情感的深厚与国家命运的复杂。
小题1:试题分析:①“可”在文言文中指“大约”,即估计或判断的数量;“已”指已经完成的动作或状态;“益”指有利、有利于。“凄”在这里指“使……凄凉”。考生需注意词语搭配和语境,避免误解。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的含义是否准确。第一句中的“清”应译为“凄清”,“寒骨”译为“凄凉”,“幽邃”译为“幽深”。第二句中的“质”是形容词,“变”指变化,因此需要适当的词语搭配来表达。
小题3: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以文言文写作的课程作业,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描绘了潭水的清澈与鱼群的繁盛,抒发了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慨。文中的语言优美、句式流畅,展现了文言文的美感和艺术性。
小题4:试题分析:甲篇主要从具体的景物描写入手,运用生动的语言来展现个人的情感状态;乙篇则通过引用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表达了民族情感的深沉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两篇文章都突出了作者对人生、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