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怨情》 李白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自称凉武昭王李晨九世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附近),父亲客居绵州昌明(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遂生于此。出生之时,母亲长庚人梦,取名白,字太白。幼聪颖,五岁诵六甲,十岁诵诗书并涉猎百家,后于江油大匡山乔松滴翠之坪读书十载。开元八年(720年),苏理出任益州刺史,其才能使苏题十分惊异,称赞他说:“这小子天才英特,稍稍再用功学习一下、便可与司马相如比肩。”他喜欢纵横术,好击剑,轻财好施而有侠义之风。曾与邑人东严子隐居阳山数年,郡守举二人有道科,皆推辞不应。后出三峡,与友人吴指南游襄汉、泛洞庭。指南病死,拗哭若天沦,猛虎临前而坚守不动。暂将指南遗体殡于湘水畔,后数年为之营葬。又东至金陵、扬州,不到一年时间散金三十余万。后娶故相许国师孙女,居安陆十年。开元二十三(735年)游太原,识郭子仪于行伍之中,恰遇郭犯有小过,在主帅面前讲情减免了对他的刑责。
李白与谁郡元参军携技游晋相,浮舟弄水。之后至齐、鲁,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西等会于祖徐山,纵酒为乐,号为“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游会稽,与道士吴病居判中。吴病被召,李白亦随之至长安。往见贺知章,贺读其诗文,赞叹不已,称之为“滴仙人”。又经待盈法师(即玉真公主)举荐,唐玄宗召见于金銮殿。论当世事,草答香书,又上(宣唐鸿批一篇。甚得玄宗嘉赏,以七宝杯赐食,御手亲为调羹,并任命他为供奉翰林,专掌密令,时年四十二岁。李白嗜酒,几乎日日醉于酒肆之中,故与贺知章等八人有“酒中八仙”之称。每当唐玄宗召他之时,几乎都在酒醉之中,故常以水洒面,醉稍解时提笔为文往往一气呵成而婉丽精切。如(出师诏)、(宫中行乐词)、(泛白莲池序)、(清平调)、(龙池柳色)等,皆为应诏之作。多次侍宴玄宗帝,曾因酒醉后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深感受辱,故摘(清平调)旬以激怒杨贵妃。
李白嗜酒,几乎日日醉于酒肆之中,故与贺知章等八人有“酒中八仙”之称。每当唐玄宗召他之时,几乎都在酒醉之中,故常以水洒面,醉稍解时提笔为文往往一气呵成而婉丽精切。如(出师诏)、(宫中行乐词)、(泛白莲池序)、(清平调)、(龙池柳色)等,皆为应诏之作。多次侍宴玄宗帝,曾因酒醉后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深感受辱,故摘(清平调)旬以激怒杨贵妃。
英汉对照:
- 作品简介: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诗人之一,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豪放的诗风而闻名。
- 作品原文:
- 李白生于701年,性格豪放、不羁。
- 主要作品包括《大路子》、《游山西村》等。
- 英汉对照:
- 姓氏:李白
- 时间:约720年(七二三年)
- 文化背景:诗人和豪放派诗人
- 作者简介:
-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不羁、豪放,对社会有深刻的影响。
最终改写后的内容如下:
```html
作品简介: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豪放派诗人。他以不羁的个性和豪放的诗歌风格而闻名。
作品原文: 李白生于701年,性格豪放、不羁。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大路子》、《游山西村》等。
英汉对照:
姓氏:李白
时间:约720年(七二三年)
文化背景:诗人和豪放派诗人
名称:李太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