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桃花源记》说课稿
教材分析
-
地位与作用
《桃花源记》是一篇人教版语文初二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线索分明,语言朴素优美,意蕴深广,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寓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课文,今天把它作为一节复习课来上是希望让学生能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再积累、再巩固的同时学会一些复习文言文的方法,这对今后的文言文学习都大有裨益。 -
教学目标
(1) 理解重点- 理清文章线索,把握主要内容;
- 了解文中重要虚实词及文言现象;
- 层层梳理文言现象并归纳重难点。
(2) 思想与情感
- 感受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寄寓的社会理想: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虚实相生”的内涵,即通过虚实结合来体现作者寄托的社会理想;这也为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深度埋下伏笔。
教法分析
- 激发兴趣法
- 在复习过程中,先回顾课文的线索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
通过男女生背诵接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平等交流法
- 通过生生对话引导理解文言现象;
-
鼓励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
问题引导法
- 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桃源美景的优美、桃花源人的淳朴和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究竟体现什么理想社会;
-
通过引导,帮助学生突破表面现象,深入理解作者的隐喻思想。
-
写出你心中的理想的家乡
-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写出自己心中理想家乡的相关内容,拉近课堂与生活距离,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 了解内容(20分钟)
-
复习文言知识点:
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回顾本课的重点知识点,如桃花源的景象、桃花源人的性格等。- 展示桃源美景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其优美、祥和的特点;
- 展示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对桃花源的描绘蕴含什么样的社会理想?
-
归纳整理文言现象
- 通过黑板展示部分内容,分组讨论桃源美景的具体描写和桃花源人的情景,归纳文言现象。
-
比较两则情景:桃花源美景的优美与桃花源人淳朴热情相比较,从而引发学生对桃源和谐社会的思考。
-
探讨主题(20分钟)
-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梳理文章中的重难点:“桃花源记”
(1)桃花源的秘密:渔人在桃花源的发现、桃花源的访问、桃花源再次寻觅的过程;
(2)桃源的理想社会: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
写出你心中的理想的家乡
- 希望通过学生的分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隐喻的社会理想;
- 提供一个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兴趣爱好,写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家乡,拉近课堂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纲要:
情节:渔人进出桃花源;
情节发展: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舍重: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课后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深刻感受到复习文言文需要多角度思考:既要理解原文的意思,又要感受作者的情感,更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思想。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优化教法,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发展,培养其文化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
李明
说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