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掣云端范文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优秀教案)

笙念 22 分钟前 ( 2025-08-12 14:27:33 ) 9145 抢沙发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中人物性情特点:“我”孝顺善良,妻子温柔贤惠,“母亲慈爱亲切”,儿子听话聪明;
  2. 感受作者对生活细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描写,体会“以小见大”的选材思想;
  3. 了解文章语言的趣味性和人文关怀,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教学重点

  1. 理解人物性情特点;
  2. 探究文章写作特色: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

教学准备

  • 文本《散步》;
  • 课件(可制作或手写);
  • 活动单;

教学过程

活动一:趣味性描写与性情理解
  1. 引入
  2. 问:“今天我们要看的这篇文章是关于谁的?”学生回答“莫怀戚”。
  3. 师生共同回顾文章主题:“祖孙三代一起散步,分享生活点滴”。

  4. 引导阅读

  5. 指导学生快速通读全文,关注人物性情:
    “我”:孝顺善良;
    “妻子”:温柔贤惠;
    “母亲”:慈爱亲切;
    “儿子”:听话聪明。

  6. 情景引导

  7. 师生一起想象“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散步的画面,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与温暖。
  8. 鼓励学生表达对“我”的理解:“您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您的话一样”,引发思考:这背后是什么深层含义?

  9. 互动交流

  10.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分析人物性情特点与生活细节的关系。
活动二:以小见大与对偶运用
  1. 理解思路
  2. 作者通过“我”和“妻子”、小朋友们的对话,展现了祖孙三代的情感,强调“以小见大的选材”。
  3. 情景模拟
  4. 提问:“你们能想象一下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情景吗?”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
  5. 分析对偶
  6.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偶句:
    “我”:“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您的话一样;
    小朋友们:“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里的“我”与“小朋友们”是人物性情的对比。

  7. 引导思考

  8. 教师提出问题:“这种选材思想体现了什么价值观?”学生回答:“传统道德观念”。

  9. 深入理解

  10. 课件展示儒家文化中的孝道,鼓励学生联系自身生活,体谅老人、关爱孩子。
活动三:语言美与选词运用
  1. 分析特点
  2. 语言美体现在趣味性、意境感和文化价值上;
  3. 情景互动
  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文中句子的语境与语言风格,例如:“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些句子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文采。

  5. 深入解析

  6.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选词的巧妙之处:

    • 用“慈爱亲切”描述母亲与孩子的关系;
    •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如“爱母如子”的思想;
  7. 艺术欣赏

  8. 学生观察并分享文中的艺术美,例如句子的对仗工整、语言优美。
活动四:拓展阅读
  1. 阅读思考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我”与小朋友们共同散步的情景象征意义,如珍惜时间、关爱他人。

  3. 课后作业

  4. 学生完成课外阅读材料,查阅“古今孝道”故事,分享心得。

  5. 总结提升

  6.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文章通过细腻描写和巧妙运用,展现了传统道德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希望同学们将这种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中。

活动评价

  1. 课堂参与度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性情特点和写作特色;
  3. 良好数学逻辑推理能力。

推荐阅读材料:

《古今孝道》故事,讲述了一位“慈母手中线”与“游子身上衣”的感人故事,体现了传统孝道理念在现代社会的弘扬与实践。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感受家的温暖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散步”的意象,Students感受家庭中的互动与情感。
  2. 学习从具体事例中表达爱与责任。
  3. 感受“生活是一条长河”,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的情感,体会“父母亲子”之间温暖的关系。
  2. 学会用具体的细节描写表达爱与责任。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个人体验——背家人的背影

  1. 活动设计
  2. 教师让学生们围绕“我”“妻子”和“母亲”分别背向彼此的路径,模拟往年的“背家人的背”。
  3. 学生表现
  4. 学生们纷纷模仿教师的动作,用动作表达对家人的情感。
  5. 教师引导
  6. 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我们都要为家人背呢?
  7. 引导提问:“在背的过程中,我们都在往家的方向走。”
  8. 教师补充:“其实家就像一条长河,让我们从今天走到明天。”

第二环节:生活是一条长河

  1. 活动设计
  2. 创意性地用“散步”这一意象,引出“家”的温暖。
  3. 学生表现
  4. 学生们想象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爱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
  5. 教师引导
  6. 教师提出问题:“家与生活有什么不同?”
  7. 引导回答:“家是固定的,而生活是一条长河。”
  8. 教师补充:“就像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父母的爱也在逐步加深。”

第三环节:家庭细节描写

  1. 活动设计
  2. 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父母亲子”的互动与温暖。
  3. 学生表现
  4. 学生们模仿教师的描写:“生小草”“喝汤暖手”等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家的温馨。
  5. 教师引导
  6. 教师补充:家就像一个温暖的小太阳,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第四环节:诗歌创作

  1. 活动设计
  2. 通过分角色朗读、创作诗歌,让诗歌更具感染力。
  3. 学生表现
  4. 学生们分成小组,模拟“背母亲”“背妻子”等角色,创作带有节日氛围的诗歌。
  5. 教师引导
  6. 教师提出要求:“诗歌要体现出家的温暖和爱的关系。”
  7. 引导回答:“从母女之间的互动,到父兄之间的关心,都体现了家人的伟大。”

第五环节:团队协作

  1. 活动设计
  2. 分组合作完成诗歌创作与朗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学生表现
  4. 学生们分工明确,通过合作完成诗歌,并在小组内汇报成果。
  5. 教师引导
  6. 教师关注学生的朗读是否生动、诗歌是否有情感表达。

第六环节:深化理解

  1. 活动设计
  2. 通过讨论“幸福家庭秘诀”,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教师引导
  4. 引导回答:“幸福的家庭不只是我们自己,也是我们过去的、未来的。”
  5. 教师补充
  6. 教师补充:家就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过去的岁月,也照亮着我们的明天。

第七环节:表达爱

  1. 活动设计
  2. 通过“父母亲子”背诵和诗歌创作,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的爱。
  3. 学生表现
  4. 学生们齐声朗读“父母亲子背行,像一条长河”,感受自己的行动传递了爱。
  5. 教师引导
  6. 教师补充:“回家的路上,父母的爱也悄然存在。”
  7. 作业设计
  8. 竞赛形式:学生用文字或手绘的方式表达对家的爱,写一篇“回家路上”的文章。

四、作业

  1. 在“父亲母亲”背上静默地站一下(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的生活从小时候到长大后的变化。
  2. 写一篇《回家路上》的文章,表达你对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爱和责任。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家的温暖

  1. “父母亲子背行”
  2. 父母:永远是希望的灯塔。
  3. 子女:互相依偎,共度人生。

  4. “生活是一条长河”

  5. 家:固定不变,而生活:不断向前。

六、教后反思

  1. 学生表现
  2. 学生们积极参与活动,用具体的场景描写表达爱与责任,展示了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反思
  4. 教师设计的情境丰富,活动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写作能力。

希望这个教学设计能帮助你更好地完成“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那一次和妈妈一起散步

那个初春的早晨,我和妈妈一起走进小区的花园。阳光透过树梢,在空气中跳跃着金黄,像是春天的气息正涌上枝头。

"小林,今天又在去南方的新春路了。"妈妈说:"外面还有一片金色的菜花呢,你看得见得?"

我望着妈妈略显昏乱的脸,心里悄悄琢磨着:"那是不是因为我是大儿子啊?"我问自己这个问题时,心里既不以为然,也不认为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妈妈突然开口说话了:"我最讨厌的就是这条路了。"她把我的眼睛一下子闭了起来,接着又笑着说:"小林,如果我是你,我会把小路走得比我妈妈远一些。"

我们沿着这条初春的路一步一步前行,夕阳将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地上投下一片金色的阴影。树梢间闪烁着嫩绿的光点,像是在向我们微笑。地面上的水洼也随着春天的气息而涌动,波纹如墨,波澜壮阔。

就在我犹豫不决的时候,妈妈突然说:"我再走一步吧,这样我就不会因为我是你而落后了。"她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仿佛要把这条小路比作春天的晨曦。

我们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到东方,看着那条金灿灿的新绿草,看着桑树上嫩绿的新芽,在暮色中显得那么可爱。夕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影子在地面上轻轻摇曳,像是在向远方招手。

最后,我们回到了起点,看着妈妈和妻子背在身上,肩头仿佛是整个南方,那是一曲春天的赞歌。月光如水,悄悄地洒在我的脸上,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我"和妈妈一起散步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学会了什么是互相尊重,什么是互相理解;我也懂得了,只要我们相互谦让,就一定能在生活中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2 分钟前 ( 2025-08-12 14:27:33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掣云端范文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