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木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认识6个生字:“笑嘻嘻”、“急急巴巴”、“乐乐地”、“生气”“开心”等。
- 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小木偶的形象及其变化,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
- 能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进行续编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笑的意义及其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 难点:感悟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不同方式经理、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与挑战。
三、教学方法
- 激趣导入
- 提出疑问:“老师今天给同学们来了什么新知识?”
-
引导学生观察表情:板着脸(惊讶)、笑嘻嘻(开心)、亲热(亲密)等,引导学生思考“笑”对个人的影响。
-
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
自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① 看来小木偶在什么情景下获得了什么表情?
② 小木偶的表情给它带来了什么感觉?
③ 整篇故事讲了小木偶的成长历程。 -
直奔重点,交流体会
-
回忆文中提到的“笑嘻嘻”的几种含义:开心、快乐、装得不像等,并联系小木偶的心理变化。
-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分角色朗读《小木偶的故事》(二)中的部分句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板书设计
plaintext
板书设计:
1. 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并理解小木偶的表情及其意义。
2. 重点难点:明白故事蕴含的道理;感悟生活中的美好与不同情绪的经理。
3. 推广价值:通过续编故事,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 引入新课
- 提问:“老师今天给同学们来了什么新知识?”
-
引导学生观察表情:板着脸(惊讶)、笑嘻嘻(开心)等。
-
引导思考
- 情况:小木偶获得什么样的“表情”?
- 促使学生展开联想:为什么笑会影响我的情绪?
(二)明确要求,自学课文
- 自主阅读
-
自读《小木偶的故事》第一部分,完成以下任务:
a. 看书中描述老木匠给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
b. 记录文中提到的“笑嘻嘻”的含义,并联系小木偶的心理变化。 -
学习任务
- 小木偶获得“笑嘻嘻”表情后,心理有什么变化?
- 他做了哪些动作,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三)直奔重点,交流体会
- 回忆内容
-
回忆文中提到的“笑嘻嘻”的含义:开心、快乐、装得不像等。
-
结合情境
- 小木偶获得这样的表情后,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这种表情给小木偶带来了什么样的感觉?
(四)分析,拓展延伸
- 理解笑的意义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笑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它对不同人的影响是怎样的?
-
续编故事
-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续编一个关于小木偶的成长与挑战的故事。
(五)总结升华
- 回顾内容
-
总结: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的表情能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情绪与体验。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创造更多有趣的故事。
-
拓展阅读
-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小木偶续编故事,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
```plaintext
板书设计:
1. 小木偶的笑声
- 情况:老木匠给小木偶“笑嘻嘻”的表情。
- 内容:
(板着脸、开心)
(装得不像)
( scored by others)
(笑)给小木偶带来快乐,责备它受伤。
- 小木偶的成长历程
- 小木偶最终获得“乐乐地”和“聪明一点”的表情,展现了自我成长的过程。 ```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小木偶》这一童话故事的主题,并在分析中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