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掣云端范文

忆江南古诗内容_忆江南全诗内容

笙念 6 秒前 ( 2025-08-15 16:23:52 ) 5821 抢沙发

忆江南

原诗为唐教坊曲名《忆江南》,后作词名为《忆江南》。又别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因在词牌变换中多见于盛唐,且与晚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引证,故其风格较为古雅,音韵工整。

原诗内容如下:

定格 湖南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双调 欧阳修 《望江南·江南蝶》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 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词牌介绍 一、《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等。 二、《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 三、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 四、李德裕(787—849)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 五、王国维曾据此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宝《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radi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 六、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 七、陈旸《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metal、钟、磬之音。”据以上诸说,《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后白居易依此调作《忆江南》三首,因第一首首句云“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此外,因刘禹锡词有“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句,故又名《春去也》。温庭筠词有“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句,故又名《梦江南》。皇甫松词有“迷游仙”,故又名《望江南》等。

宋诗作品 一、宋代常有将两首《忆江南》分作上下阙,成为一双调者。如王安石词九首,每首第一句均为“安阳好”,见《全宋词》卷九十八,故此调亦名《安阳好》。 二、张鎡则以此调作《梦游仙》多首,见《全宋词》卷二百八十一。其《纪梦》一首有“飞梦去,闲到玉京游”之句,故此调又名《梦游仙》《步虚声》等。 三、清文思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6 秒前 ( 2025-08-15 16:23:52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掣云端范文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