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小猫种鱼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新偏旁:提土旁、双人旁、夕字旁。
2.学会7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很多”、“到了”练习说话。
3、继续学习观察图画的方法,看懂图意,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原因,从而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候,要动脑筋,不要生搬硬套人家的做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继续学习看图方法,能看懂每一幅图的意思,并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看,理解图意。
2、图文结合,理解文义,明白道理。
3、识字、写字。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有助于教师提前安排练习和教学。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8 小猫种鱼
读题,解题。这是一篇看图学文,从题目上看讲了谁的事?讲了小猫的什么事?小猫种鱼,能长出鱼吗?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看图、学习课文。
(二)指导看图一、图二,初读课文
1.这课书中有几幅图?哪两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的事,第三幅图和第四幅图画的是同一个人事。
2.出示图一,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在种玉米
(1)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是在种玉米?(①土地是新翻松的;②阿姨手中拿着小盆往地里撒种种;③从第二幅看见长熟的玉米)
(2)什么季节撒种?(春季撒种)
(3)用一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来。(在春天里,阿姨往地里撒下了玉米种子)
3.出示图二,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阿姨往筐里放玉米
(1)什么季节玉米成熟了?(秋季玉米成熟了,收玉米。
(2)阿姨种的玉米长得怎样?收得玉米多不多?(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收得多些)
(3)能用一句话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吗?(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季,收了很多玉米。)
4.现在看看第一幅图和第二幅图有什么关系?(第一幅图讲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玉米种子,第二幅图讲阿姨种的玉米长得很壮,到了秋天农民阿姨收了许多玉米。
(1)这位阿姨是什么人?(农民)
(2)练习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农民阿姨在春天往地里撒了玉米种子,玉米长得很高,到了秋季农民阿姨收了很多玉米。)
5.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是讲的这两幅图的事。(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能连成句子。
(2)指名读,齐读。
(三)指导看图三、图四,初读课文
1.出示图三,问,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农民叔叔在种花生)
(1)什么季节种花生?(春季种花生)
(2)农民叔叔种的花生长得怎样?收得多不多?(长得很茂盛,收得很多)
(3)能用一句话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农民叔叔种的花长得很高,到了秋季农民叔叔收了许多花生。)
5.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四)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卡片:种玉米地里花生很多他
(二)图文结合,理解文义,明白道理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学习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表述图画的意思的。
2.学习第1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谁的事?
(2)读读哪部分表述的是第一幅图的事?(告诉学生这叫前半句话。)
(3)前半句讲了谁?怎么样了?(农民把什么种在地里了?)板书:种。
(4)前半句讲了什么,后半句又讲了什么呢?(农民到了秋天收了许多玉米。)板书:种的玉米和收的玉米一样吗?种的是玉米粒,收的是玉米棒子.
①(4)读读前半句。
(5)后半句讲的是什么?在什么季节收了多少玉米?(农民到了秋天收了许多玉米。
(6)“很多”是什么意思?看图说说。(“很多”在图上画的筐里玉米已经装得满满的了,地里的玉米杆上还长着许多没有掰下来的。
①)板书:很多玉米。
(7)教师指名读。
(五)读全文,自己小声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图文结合,学懂文义,懂得词义。明白小猫为什么会做错事的道理。
(二)知道小猫的错误是:看图方法不当,认识图意不准确,动作执行失误,心情愉悦不正确等。
(三)重点点拨部分
1.理解每一自然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主要内容。
2.掌握每个句子的主谓宾结构,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3.注意标点符号的应用,确保语句通顺且正确。
(四)教学设计部分
1.通过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图意,激发学习兴趣。
2.结合生活实际,联系生活经验,增强学习效果。
3.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五)注意事项
1.在改写过程中,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汇和句式,确保句子通顺自然。
3.检查改写后的文本是否与原文内容一致,并符合用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