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掣云端范文

散文赏析《寻找勇士》_寻找勇气电影

笙念 20 分钟前 ( 2025-08-08 01:05:39 ) 1272 抢沙发

人生感悟 《寻找勇士》

余纯顺(1951.12-1996.6.13),上海人,生于1951年中12月,大学本科,1988年7月1日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的旅行、探险之举。行程已达4万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途经33个少数民族发表游记,拍摄照片8000多幅,为沿途人们作了150余场题为“壮心献给父母之邦”的演讲。特别是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壮举于1996年6月13日完成,不幸在罗布泊遇难。

生命的尊严

年首岁末,那些逝去的往事如梦中枝条摇曳,内心深处充满感慨和怀念。当我从上海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中,看到他收拾行装,走进荒凉神秘与死亡相伴的罗布泊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余纯顺临进时还是没有忘记潇洒地向摄像机挥手,临别时的微笑,就这样永远留在世人的记忆中。

应对探险的困惑

这让我想起了在易水河畔慷慨悲歌的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仿佛依旧在我的耳畔回荡。中国人自古就崇尚勇士,崇尚为义而舍生的气节。鲁迅曾对勇士下过这样的定义: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同那些浑浑噩噩活着的人相比,余纯顺应该算一个勇士。

走进生命的精神世界

他徒步走遍全中国,虽然最后在罗布泊遇难,但那种契而不舍的精神,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所欠缺的。这让我想起了在泰戈尔的作品《飞鸟集》中对他的理解,其实他原本应该过得很幸福,一个温暖的家,温柔体贴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然而,直到今天,大多数人依然对探险存在误解。

生命的意义

余纯顺选择了放弃,离开了妻子,独自去远行。他的理想,也许并不被人所理解。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常人所难以破解的迷。他与黄沙瓦砾为伴,与他向往的楼兰古国永远在一起。

立足当下的生命

在他殉难的地方,人们看到了摆列整齐的衣物,寻找水源在沙地挖下的深坑——他在挖坑求生的同时,已经为自己的死作好了安排。那摆放整齐的衣物,是探险家临终前的无声表白。他爱这个世界珍惜生命,即便凋谢,也希望自己如秋叶一样艳丽。

生命的价值

余纯顺说:“死亡,只是回归故乡,回到最初的地方,回到祖先的怀抱。”没有人能逃脱死亡,这是人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余纯顺的死亡使我对死亡有了更深的理解: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鸟儿的翅膀划过天空,都不会留下痕迹。”关键要看是怎样勇敢的划过,而不是懦弱、屈辱的划过。

个人与世界的对话

从生命的视角看,他选择了一条独特的道路,这条路不仅穿越了自然的荒漠,也穿越了人类精神的星空。在生命的意义上,他的坚持和勇气,是每个人都可以理解的,但正是这看似平凡的一生,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最动人的光芒:它的力量不在于它能创造多少财富,而在于它能让他人看到内心的光明。

余纯顺的死亡

余纯顺的死,却使我对死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许,个人的力量在自然界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最终的位置,而在于你如何寻找那个属于你的位置。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 分钟前 ( 2025-08-08 01:05:39 )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掣云端范文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匿名评论
  • 评论
人参与,条评论